金缕曲·咏白海棠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6352.html

沁园春(早春)

沁园春(早春)
朝代:宋代 作者:曹勋 原文: 春点烟红,露晞新绿,土膏渐香。散懒慵情性,寻幽选静,一筇烟雨,几处松篁。恨我求闲,已成迟暮,石浅泉甘难屡尝。犹堪去,向清风皓月,南涧东冈。 如今雁断三湘。念酒伴、不来梅自芳。幸隐居药馆,孙登啸咏,从容云水,无负年光。且共山间,琴书朋旧,时饮无何游醉乡。归常是,趁前村桑柘,犹挂残阳。 作者介绍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

长柳

长柳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柳絮:柳树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