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⑵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⑶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采桑子》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虽不尽完美,却显示了他的素养与才华。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现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

赏析

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事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

意境

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直接点出当下环境。多景楼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 https://gs.aguanjie.com/6787.html

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朝代:明代 作者:石茂华 原文: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万历固原州志》。此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长城关时所作。②嘹呖:形容雁声响亮而曼长。《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作“嘹嘹”。③省嵬城:西夏城名。据《朔方道志》载:“省嵬山,在郡(指宁夏城...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周舍上,诗云)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识柴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自小上花台做子弟。这汴梁城中有一歌者,乃是宋引章。他一心待嫁我,我一心待娶他,争奈他妈儿不肯。我今做买卖回来。今日特到他家去,一来去望妈儿,二来就提这门亲事,多少是好。(下)(卜儿同外旦上,云)老身汴梁人...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