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相知相爱,伉俪情深。不幸,婚后三年,卢氏因难产而死。痴情的纳兰,在这一沉重打击下,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那一首悼亡词,恰如杜鹃啼血,哀婉凄切,心酸之处令人不忍卒读。这首词,是他为妻子画像时所作,一片挚情,跃然纸上。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纳兰感情内向,对爱情极为专注。他的词中有不少描述他与卢氏婚后的幸福生活。如“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生查子》。又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浣溪沙》在纳兰的笔下,他与妻子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和谐。她们是幸运的。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好端端的却突然逝去,这飞来横祸,使纳兰难以承受。欲哭无泪,悲咽无声。他不知该把怨恨投向谁,是无情的命运?还是残酷的现实?极度的悲痛,却找不到倾泄的对象。最后只有转向自己,后悔当初未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种自怨、自悔,由自己承担起一切痛楚的内心情感,唯有一颗挚爱的心灵才会体验到。在这无法排解的痛苦中,纳兰开始寻求解脱的办法,“凭仗丹青重省识”。人想通过为妻子画像和她重新相会。“凭仗”二字,寄托着他想达到解脱的希望。然而“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一切努力都落空了。诗人的任何一种作法都只能使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既然思念之苦、伤心之情无法排遣,索性就沉浸其中。下阕诗人不再寻求解脱,也不再反省、节制自己,而是一任感情倾泄,在心中回味妻子临别的话语,在梦中追寻妻子的身影。每当午夜更深,这对有如鹣鹣鸟的恩爱夫妻能从各自的梦中醒来,相聚在一起。那相对垂泪的痛泣声,伴和着整夜的风雨声、檐铃声,无止无休。  这首词的情感缠绵悱恻,凄楚动人。词人似乎忘却了自我,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对死者的怀念之中。其中所透露出的悲哀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丧失后的悲哀,是一种最强烈的生命体验,读之催人泪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6786.html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相关翻译 译文 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场大梦。而今寿辰儿孙奉酒。从前的是非忧患早已乘风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恻。心如磐石风雨不动。其中播迁怎生沉重,千钧形容。早年文章为政为世。中年时笔落生禅,却像是上天要让...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参考翻译 注释 乡僧:指四川遂宁僧圆宝。 冰盘:指青瓷盘。唐陆羽《茶经》对青瓷有“如玉如冰”之评,言青釉温润的程度如玉似冰。 琥珀:言糖之色。《本草纲目》:“紫色及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

木兰花(般涉调)

木兰花(般涉调)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参考翻译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