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相知相爱,伉俪情深。不幸,婚后三年,卢氏因难产而死。痴情的纳兰,在这一沉重打击下,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那一首悼亡词,恰如杜鹃啼血,哀婉凄切,心酸之处令人不忍卒读。这首词,是他为妻子画像时所作,一片挚情,跃然纸上。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纳兰感情内向,对爱情极为专注。他的词中有不少描述他与卢氏婚后的幸福生活。如“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生查子》。又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浣溪沙》在纳兰的笔下,他与妻子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和谐。她们是幸运的。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好端端的却突然逝去,这飞来横祸,使纳兰难以承受。欲哭无泪,悲咽无声。他不知该把怨恨投向谁,是无情的命运?还是残酷的现实?极度的悲痛,却找不到倾泄的对象。最后只有转向自己,后悔当初未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种自怨、自悔,由自己承担起一切痛楚的内心情感,唯有一颗挚爱的心灵才会体验到。在这无法排解的痛苦中,纳兰开始寻求解脱的办法,“凭仗丹青重省识”。人想通过为妻子画像和她重新相会。“凭仗”二字,寄托着他想达到解脱的希望。然而“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一切努力都落空了。诗人的任何一种作法都只能使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既然思念之苦、伤心之情无法排遣,索性就沉浸其中。下阕诗人不再寻求解脱,也不再反省、节制自己,而是一任感情倾泄,在心中回味妻子临别的话语,在梦中追寻妻子的身影。每当午夜更深,这对有如鹣鹣鸟的恩爱夫妻能从各自的梦中醒来,相聚在一起。那相对垂泪的痛泣声,伴和着整夜的风雨声、檐铃声,无止无休。  这首词的情感缠绵悱恻,凄楚动人。词人似乎忘却了自我,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对死者的怀念之中。其中所透露出的悲哀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丧失后的悲哀,是一种最强烈的生命体验,读之催人泪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6786.html

苔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学 一作:亦) 相关赏析 欣赏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殚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原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相关翻译 译文...

【越调】天净沙_行边宿国幽

【越调】天净沙_行边宿国幽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行边宿国 幽禽疫耸双肩,晚花香褪妆钿,月淡烟寒水浅。远河如练。梦归的塞山前。 怀古疏翁命赋 翠芳园老树寒鸦,朱雀桥野草闲花,乌江岸将军战马。百年之下,画图留落谁家? 作者介绍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

飞龙引二首·其二

飞龙引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鼎湖的水静静流动,清澈见底,这里就是传说中黄帝乘龙飞天时不小心把弓剑遗落人间的地。天宫中美女一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