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王庭筠
原文: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相关赏析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
作者介绍...
注释
作者:佚名
①“鞭影”二句:意谓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鄣泥微卷,春日的水面碧绿如锦。鞭影,马鞭之影。鄣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的两旁以挡尘土,故称。
②“脉脉”二句:谓菱丝蔓蔓,缠绕交织,仿佛脉脉含情,嫩绿的春水好像是吴姬的眼波。菱丝,即菱蔓。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③啮膝:良马名。元末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飞龙、赤兔、啮膝……正是青海月氏生下,大宛越睒将来。”
④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期。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书游赏赋咏杂记》:“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永宁刘公第二子覃及第……独置是宴,大会公卿,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者,人享蛮榼一小盎,亦不啻数升。”
⑤“蜡泪”二句:意谓面对蜡灯烛泪伤春的意绪又油然而起,那梁上的旧巢依然,只是宿巢的却是一双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