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朝代:清代

作者:刘墉

原文:

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送蔡明远叙。乙未冬日临。石菴居士。

相关翻译

注释

(1)既:已经。(2)奉命:被命令,被要求。(3)邗(hán)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4)追攀:追随牵挽。形容惜别。(5)始终:自始至终。(6)临:照样子摹仿字画。...

相关赏析

鉴赏

此幅书于“乙未冬日”,即1775年(乾隆四十年),时年刘墉57岁。此书运笔圆劲,古朴飘逸,方圆兼备,苍润互见。清徐珂《清稗类钞》评刘墉书:“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其少年时为赵体,珠圆玉润,美如簪花。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

作者介绍

刘墉 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 https://gs.aguanjie.com/3080.html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
朝代:元代 作者:王和卿 原文: 咏秃 笠儿深掩过双肩,头巾牢抹到眉边,款款的把笠檐儿试掀。连荒道一句:君子人不见头面! 作者介绍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曾记载他与关汉卿互相讥谑的情况,并...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相关翻译 注释 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当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攒:(cuán)聚集。... 相关赏析 鉴赏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

【双调】新水令_乐道老来方

【双调】新水令_乐道老来方
朝代:元代 作者:范康 原文: 乐道 老来方知幼时非,急省悟半途之际。明明的添寿算,暗暗的减容仪。白发相催,全不似少年日。 【驻马听】日月如飞,急急光阴如逝水;去年今日,看看故友眼前稀。想藏阄打马都成非,思包商吟咏成何济,何所宜,都不如保全一点元阳气。 【乔牌儿】叹光阴如过隙,百年人旅中寄。被宿生冤债将身累。今日还了他方利己。 【沉醉东风】从教师诗书颇习,参释道性命根...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朝代:宋代 作者:阮阅 原文: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