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
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
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作者介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
赏析二
作者:佚名
多愁善感是一般人的特点.但仅仅多愁善感,而不能够把这种情绪适当地、优美地表达出来以引起他人的共鸣,那还算不得一个成功的诗人.
钱起这首《归雁》,就是假借诗人与雁的问答以披露春夜的某种感受,在婉转流利的形式中寄寓了深长情思的佳作.在这里,诗人自己的旅愁和乡思是作诗的原动力,而南来的大雁,或与归雁有关的瑟曲则是使诗人获得灵感并使飘忽的灵感变成生动形象的契机.诗人内心充沛的情感孕育了他的创作激情,而这激情一旦找到了恰当的语言形式,便会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首联是诗人对归雁的询问.传说大雁南飞越冬,到了衡山回雁峰即转回.所以诗人有此一问:哦,南来的雁啊,你为何离开潇湘那水碧沙明两岸长满莓苔,既安静又富饶的地方,而千里迢迢地飞回北方来呢?次联是代归雁作答:因为那里有湘灵在夜月下鼓瑟,我禁不住那曲调的清冷悲怨,所以才折返回来.这个回答词当然完全是想象之词,但这么一答就暗暗地(不是直接、显露地)牵出了湘灵鼓瑟的传说,使读者闭目即能想见月夜下一个在江边弹奏乐曲倾诉哀怨的女子形象,从而产生不忍卒听的反应.于是,读者便理解了大雁"却飞"(即折返而飞)的理由,更进而通过诗人同归雁这个南方来客的问答,体察到诗人身羁北方而怀念南方家乡的感情.而这正是钱起写这首诗所真正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