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
(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置办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20)短(duǎn)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
(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的样子。
(23)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意动用法)
(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以:凭借。
(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
(27)颇:稍微、一点。
(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9)黔娄(qiánló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30)戚戚:忧愁的样子。
(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2)其:大概,表推测。
(33)兹:代词,这、此人。
(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5)俦(chóu):辈,同类。
(36)衔觞(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
(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
(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9293.html

望驿台

望驿台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注释(1)《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2...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

咏柳

咏柳
朝代:唐代 作者:吴融 原文: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

弈喻

弈喻
朝代:清代 作者:钱大昕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