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注释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萧疏:形容树木叶落。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
朝代:唐代
作者:赵嘏
原文: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参考翻译
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想念着家人,一片思乡之心如偏偏黄叶飘落,一只孤雁,飞过楼顶,向南而去。...
参考赏析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