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已深 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相关赏析

赏析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色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

解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

作品背景

从版本方面考察,这首小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词,或不著撰人姓名。这当是此词传播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当初的情景是这样的:李清照于待字之年,从原籍明水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高手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而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一首...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 https://gs.aguanjie.com/3670.html

北青萝

北青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注释①青萝:山名...

岁暮

岁暮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注释①东风:即春风。②湘裙:湖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