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内容在词中屡见不鲜,但表现手法却新颖,细腻,很能感人。

  词意大致是这样的:一个离别亲人客居异乡的游子在深秋寒碾转难眠。夜深人静,只有客舍外呼啸的寒风越来越紧,空然夜空中传来孤雁响亮而凄厉的呜叫,一声声哀鸣,牵动游子的情怀,想起远方的亲人。

  他急忙披衣而起,对南飞的孤雁千叮咛万嘱咐,想把满腹的愁绪告诉雁儿,让它转告远在城里桥外河边小楼里的那个她。全词通篇表达了一个“相思”之情,但却没用一个“相思”之类的字眼,只是通过对雁儿的告语,娓娓叙述她的住所,便使人感到了深切的情意扑面而来,极富有艺术的魅力。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芳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风渐紧寒侵被”使人备生寒意,备感孤苦。而一声声孤雁的哀鸣又烘托游子的孤独凄芳的情怀。“一声声送一声悲”,用一声声孤雁的悲鸣传达出一个悲痛的倾诉,一声声鸣叫牵动着主人公沉重凄苦的心情。

  “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急切的心情。“告雁略住,听我些儿事。”语气之柔软和缓,神态之恳切诚挚,触目可见。托雁传情,本绝无可能,而如此设词,异想天开,却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对雁所说的话。其实质而言之,仅有一句话,即是说: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她。此处全用口语,虽无一字直叙人物,却真切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思念,十分生动传神。这里,“他”——游子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城里”“桥外”“河西”“小楼”“门外”等分别用“塔儿南畔”,“第三个”“濒河西岸”“梧桐雕砌”等词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地描述出来。看似絮叨,实是殷勤。不仅表现出对大雁的真切希望,又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词题材极其普通,但特点鲜明。语言文字明白浅显,质朴无华,却生动形象,韵味隽永。可称是“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陆时维《诗境总论》)。这首词口语化也极其鲜明,特别是那一长句“塔儿”直至“雕砌”,“以长句作具体详细的描写,小说散文之意,且开金元曲子风气”(俞平伯《唐条词选释》)。真是一首健康优美,生动活泼,美轮美奂的民间小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20208.html

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娼妓阎婆惜,迭配江州牢城。路打梁山泊经过,有我结义哥哥晁盖,知我平日度量宽洪,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钱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时雨宋公明。晁盖哥哥并众头领让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

长信怨

长信怨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注释1. 长信怨:一作《长信秋词》。长信:汉宫殿名。《长信怨》写...

竹里馆

竹里馆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注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⑶啸(xiào):嘬口...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

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东华帝君上,诗云)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银阙宴蟠桃。三峰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贫道东华帝君是也。掌管群仙籍录。因赴天斋回来,见下方一道青气,上彻九霄。原来河南府有一人,乃是吕岩,有神仙之分。可差正阳子点化此人,早归正道。这一去使寒暑不侵其体,日月不老其颜。神垆仙鼎,把玄霜绛雪烧成;玉户金关,使姹女婴儿配定。身登紫府,朝三清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