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宴清都:词牌名。又名“四代好”。《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中吕调”。一百零二字...
补充注释
作者:佚名
1.关于“触龙”
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詟”,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另外,有人认为“触龙”后还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关于“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3.关于“盛气而揖之”
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揖”是“胥”字之误。因为在隶书中“胥”字作“”,因讹而为“”,后人又加“扌”,误作“揖”字。赵太后也不会对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气”的时候。“胥”为“等待”义。这一点,也已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所证实。
4.关于“三世以前”和“赵之为赵”
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经过赵敬侯、成侯、肃侯,到赵武灵王时始称王,然后传至惠文王,再传至孝成王。文中所说的“三世以前”,是指赵肃侯时代,即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之为赵”,则指赵烈侯开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