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楔子
(冲末扮马生上,云)小生姓马名彬,字文辅,祖贯临阳人氏。先父拜三原县令,不幸身亡。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名誉文章,自不可掩。俺父亲在日之时,曾与松江府府尹董蓥为友。尝记得董府尹酒席之间,问俺父亲:"咱既为通家,凡事皆当商量。"先父说:"别无甚事,止有小儿马彬年少,颇肯向学,未遂功名。"府尹见说聪明,便道:"某有一女,小字秀...
题解
作者:佚名
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召公亦作邵公。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