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②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③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④惊风:大风。 落帽:用孟嘉典故。《晋书》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某年重阳,桓温在龙山设宴,有风至,吹落孟嘉帽,嘉不知觉。温命孙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此事反映了东晋名士注重清谈玄理、忘情于物外的韵致。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
⑤飘瓦:飘洒屋瓦之上。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意。
⑥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⑦离披:散乱状。
⑧从:因此。
⑨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⑩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亚:次一等。
⑾侯嬴:战国时魏人。年七十而为大梁夷门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为执辔驾车,迎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请魏援。魏王授意统帅晋鄙中途停兵不前,侯嬴献计盗取兵符,椎杀晋鄙,却秦救赵。秦兵退后,侯嬴北向自刎。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
⑿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6528.html

谢池春·残寒销尽

谢池春·残寒销尽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原文: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

论诗三十首·十二

论诗三十首·十二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诗评论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除了一些针砭现实的政治诗,其咏物抒情诗(包括爱情诗)往往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

论诗三十首·其三

论诗三十首·其三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相关翻译 注释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相关赏析 简析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

金谷园

金谷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注释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