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6154.html

复偶见三绝

复偶见三绝
朝代:唐代 作者:韩偓 原文: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

为学

为学
朝代:清代 作者:彭端淑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

应诏赋得除夜

应诏赋得除夜
朝代:唐代 作者:史青 原文: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相关翻译 注释 [1]应诏:诏,皇帝的颁发的命令文告。应诏,旧指奉皇帝之命而做诗文。应诏诗又称应制诗,唐代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除夜:即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唐代诗人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诗有“季冬除夜接新年”句。[2]逐(zh...

题画

题画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原文: 碧水丹山映杖藜, 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 飞入乱云深处啼。 相关翻译 译文 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