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起笔“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写出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一个曾诚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写分手前的饯行酒宴。席间那个不忍别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将登舟上路的男子,却喝了个“醉” 。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上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宛啭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这景象似乎正是轻别的行者轻松愉快的心境的象征。而“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则遥应“留人不住”句,是兰舟既发后渡头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观感觉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 “枝枝叶叶”俱含“离情”。以上四句写景,浑然一体,却包含两种不同情感的象征。

  结句写情,却突然转折,说出决绝的话,寄语对方“此后锦书休寄”,因为“画楼云雨无凭”,犹言:我们青楼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来信了,从此割断情感联系吧。其实这是负气之言,其中暗含难言之隐。妓女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爱的权利,即使有了倾心的男子,也没有长聚不散之理。彼此结欢之夕,纵使千般恩爱,时过境迁,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对方“此后锦书休寄”了。话虽如此,倘不想得到“锦书”,何以特别提到?

  总之,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绝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怀。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785.html

娘子军

娘子军
朝代:宋代 作者:孔平仲 撰 原文: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妻曰:“公宜速去。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相关翻译 译文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双调】沉醉东风_罗绮散香风

【双调】沉醉东风_罗绮散香风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罗绮散香风玉街,管弦喧夜月楼台。春鹅鬓上飞,春燕钗头带。约黄昏月圆人在,何处闻灯不看来,多则为盟山誓海。  羊羔酒香浮玉杯,凤团香冷彻金猊。锦儿掌上珍,红袖楼前立。画堂深醉生春意,一任门前雪片飞,飘不到销金帐里。  妙舞裙拖绛纱,轻敲板撒红牙。玉有香,春无价。待相逢放他不下,遥认青旗那一家,常向垂杨下系马。  画楼上谁横玉管,碧...

杂剧·龙济山野猿听经

杂剧·龙济山野猿听经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长老引小僧上,诗云)佛祖流传一盏灯,至今无减亦无增。灯灯朗耀传千古,法法皆如贯古今。贫僧乃龙济山修公禅师是也。贫僧自幼出家,一心向善,常只是参访师祖,问道修因,三乘便览,五教皆通,了明道性,悟彻禅心。贫僧游访天下名山,至此龙济山中,见此座山根盘百里,作镇万方,秀丽清奇,望之如画,端的是奇山览秀,绿水托蓝,真乃是洞天之处。福地之乡...

人月圆·会稽怀古

人月圆·会稽怀古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相关翻译 注释 ①人月圆:曲牌名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县。②林深藏却云门寺:云门寺深藏山林间。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云门山上。③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越国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④苎萝人去:指西施离开越国。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