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熊江平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熊江平 《墨池记》赏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768.html

不出门

不出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鹤笼开处见君子, 书卷展时逢古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原文: 咏玉簪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裁冰剪雪应难赛,一段香云历绿苔;空惹得暮云生,越显的秋容淡。常引得月华来,和露摘,端的压尽凤头钗。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 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作...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注释【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玻璃】指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