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讽喻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开头就从自嘲落笔。“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这三句紧承“表名踪”而来,不知是哪个画家把他的形象绘制于风筝上,他也就随着风筝飞上了天空。原来他就是这样被“表名踪”的,从“无端”二字中,能感受到词人在自嘲的调侃语气里的一腔激愤。这里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明说自己就是这样显露了名踪,真叫有苦难言,哭笑不得;骨子里却在为那些一心趁势往上爬的势利小人画像,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和肮脏的灵魂。也许正因如此,曹雪芹才化用这一警策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第七十回),派做藏机不露的薛宝钗的内心独白。

  下片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句意,由写风筝怎样飞上天空转写飞空之后的情形;同时在寓意方面既承上文,又拓新境,全力以赴地开始对封建社会中那些得势一时之徒,从外形到内心展开全面的揭露,给予辛辣的讽刺。

  “才得吹嘘身渐稳”,明写风筝得风吹助,渐渐平稳地飘飞起来;暗喻那些趁势爬上社会高层的人得到权势者的吹捧,社会地位逐渐地稳固起来。“吹嘘”一语双关,贬意显豁。“只疑远赴蟾宫”,明写风筝越来越远地高飞,只怕是要飞到月宫去了;暗喻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简直要去蟾宫折桂、一品登科了。俗传月中有蟾蜍,又传月中有桂,人们常以蟾宫折桂为登科之称。“雨余时候夕阳红”,明写风筝在雨过天青、落日通红之际飘飞天穹的景象;暗喻爬上去的人那种有如拨开阴霾而飞黄腾达的景象。三句用韵,一气而下,名写风筝高飞,实写小人心理,纯用比喻手法,进行双关刻画,把那些讽刺他妄想上天者的隐秘企图揭示得酣畅淋漓,入骨三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在连用比喻之后,转用直露描述,赤裸裸地说:在那平地上,有几个人正在眼巴巴地看着我高飞青天之上。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此词还可解读为词人借风筝表达自己的志向。按此理解,开头是自问亦是自答,说自己其貌不扬,怀才不遇。“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词人的志向。“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是词人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业。“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是也是词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词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最后两句表面是写绘有人形象的风筝飞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们都在观看,其实是借风筝飞翔碧空来表达自己的不凡志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766.html

摘星楼九日登临

摘星楼九日登临
朝代:明代 作者:姜塘 原文: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 相关翻译 注释 摘星楼:楼名。传说为商纣王所建,极高峻。又名妲已台。在河南省淇县(朝歌)城西北隅,高十三米,面积为1500米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殷纣王在上建一摘星楼而名。所谓摘星楼,言其极高,站在上边能伸手摘下星星。后为纪念...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⑵属:正值,适逢,恰好。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相关赏析 鉴赏 韦应物的...

【中吕】粉蝶儿 题情

【中吕】粉蝶儿 题情
朝代:元代 作者:季子安 原文: 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想当初倚翠偎红,我风流,他俊雅,恩深情重。他生的剔透玲珑,语融和言谈出众。  【醉春风】他生的粉脸似秋莲,春纤如玉葱。鞋弓袜小步轻盈,能歌善咏,咏。雁柱轻移,冰弦款拨,便是那铁石人也情动。  【红绣鞋】指望待要巫山畔乘鸾跨凤,谁承望阳台上云雨无踪,则我这口中言都当做耳边风。冷落了蜂媒蝶使,稀疏了燕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