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参考赏析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

鉴赏二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

作者介绍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 https://gs.aguanjie.com/1472.html

论诗三十首·其五

论诗三十首·其五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

山坡羊·长安怀古

山坡羊·长安怀古
朝代:元代 作者:赵善庆 原文: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骊山”二句:骊山峰峦横亘;渭河环流,一片秀丽。岫(xiù):峰峦。②“山河”句:险要的山川形势依然未改。《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

【双调】一机锦 离思

【双调】一机锦 离思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宝钗分,鸾镜缺,瓶坠簪断折,《三叠阳光》争忍,别。心儿里痛哽咽,眼儿里弹泪血。空教我扌绝耳揉腮,执手和伊相看,也没一句话儿说。  【锦上花】初相见,誓盟设,空教我暗伤嗟,恨千叠。难割难舍,把他奴全然不藉,直恁的信音绝,谁知你到今心性别。吉玎的玉簪折,支楞的弦断绝。盼的痴呆,我则想尽老同欢,弄巧翻做了拙。  【江儿水】又早三秋至,...

清明日

清明日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