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2623.html

菩萨蛮·春闺

菩萨蛮·春闺
朝代:清代 作者:徐灿 原文: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相关翻译 注释 [1]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2]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3]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

金山寺

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海鹘只观望却不取近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注释⑴吴客:指作者。⑵夕曛:落日的余晖。⑶...

牧歌

牧歌
朝代:清代 作者:孙原湘 原文: 上牛坐,伏牛卧,牧童光阴牛背过。 牛尾秃速牛角弯,牛肥牛瘠心先关。 母呼儿饭儿不饭,人饿须知饲牛晚。 放之平泉,以宽牛劳; 浴之清浅,以息牛喘。 牛能养人识人意,一牛全家命所寄。 阿牛牵牛去输租,劝爷卖牛宁卖吾。

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莺花:莺啼花开,用以泛指春日景物。亦可喻指风月繁华。②东城南陌:北宋都城开封城东、城南极为繁闹。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柳永《夜半乐》:“翠娥南陌簇簇。”亦可泛指繁华所在。③醉乡:王绩《醉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