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1]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音廓)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3]这两句模仿《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辕”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大将,指召募统军之将。“嫖姚”同“剽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
[17]“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18]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19]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20]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21]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22]《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23]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24]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25]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26]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日豪侠地。
[27]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28]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同上):“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29]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30]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31]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
[32]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33]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34]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35]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36]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37]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38]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39]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659.html

芍药

芍药
朝代:唐代 作者:王贞白 原文: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作者介绍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朝代:宋代 作者:向子諲 原文: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参考翻译 注释 仲高,即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从祖兄,绍兴十九年(1149)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行在: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南宋时称临安即今杭州为行在,表示不忘旧都汴梁而以临安为行都之意。行在,帝王驻跸之地,临安也。北扉,宋时学士居所近宫掖,其地在浴堂之南,...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朝代:清代 作者:项鸿祚 原文: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 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作者介绍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