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该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万家空巷,一起涌上街头;人人雀跃,不分富贵贫贱。上联写达官贵人,走马观花,马蹄溅起飞扬的尘土;明月当空,照耀着簇簇攒动的人群。下联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伎们艳装行歌,唱着“落梅”一类通俗流行的歌曲。“裱李”,是说游行的歌伎们浓装艳抹有如桃李。“行歌”是说她们边走边舞,边舞边唱。“落梅”,即“梅花落”。是汉乐府《横吹曲》的典调之一。这里泛指一般通俗歌曲而言。由这些描写不难想象,洛阳城里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不知不觉已至深更半夜,但欢腾的人群仍然乐而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过去。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 第一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第16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1652.html

中洲株柳

中洲株柳
朝代:清代 作者:俞益谟 原文: 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 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 古木有缘归净土,章台无分集寒鸱。 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康熙朔方广武志》。中洲株柳,俞益谟创作的广武八景组诗之一。中洲株柳,指黄河中沙洲上生长的红柳。红柳,又名赤柽。《尔雅》:“翼天将雨,柽先起气应之。”因名雨师。其木常作马鞭,唐代列为灵州贡物...

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朝代:元代 作者:王恽 原文: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相关翻译 注释 王修甫:王恽好友,酬唱频仍。樊川: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别墅)樊川,有《樊川集》。杜牧自称“樊川翁”...

夏夜追凉

夏夜追凉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相关翻译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相关赏析 鉴赏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

晓行望云山

晓行望云山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注释可观:壮观。方知:才知道。... 参考赏析 简析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