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9874.html

汴京元夕

汴京元夕
朝代:明代 作者:李梦阳 原文: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②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县。③郑、燕: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燕国境在今河北、辽宁。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是著名的戏曲家。⑤金梁桥...

朝天子

朝天子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宿雨频飘洒。欢喜西畴耕者。终朝连夜。有珠玑鸣瓦。 渐白水、青秧鸥鹭下。老学种花兼学稼。心两挂。这几树、海棠休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朝代:宋代 作者:刘仙伦 原文: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相关赏析 赏析 起笔写“唱到阳关第四声”,即唱到“劝君更尽一杯酒”既没有写情,也没有写景,而情与景近在眼前:景是离别之景,情是伤离别之情。没有直接写出,却让人接下来就有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罗带”...

【商调】百字知秋令

【商调】百字知秋令
朝代:元代 作者:王和卿 原文: 绛蜡残半明不灭寒灰看时看节落,沉烟烬细里末里微分间即里渐里消。碧纱窗外风弄雨昔留昔零打芭蕉,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唧唧寒蛩闹,惊回幽梦丁丁当当檐间铁马敲。半欹单枕乞留乞良捱彻今宵,只被这一弄儿凄凉断送的愁人登时间病了。 作者介绍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