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

作者:佚名

  在这篇作品中,司马迁不仅满怀喜爱与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并以很高的热情描写了侯生、朱亥等人物。

  作品不仅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而且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穿全篇的。当秦围邯郸,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在作者笔下,侯生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他还不深知公子的为人时,故作倨傲,对公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举动,都表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当他深知公子的为人以后,就与公子真诚相待,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表现了他出众的才智;公子临行,他推荐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现了他考虑问题的周全;最后,他“北乡自刭”,表现了他“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不得已而杀晋鄙的自责,“自刭以附魏国”的义士气质。

  作品对朱亥、毛公、薛公等都采用了略写的手法。写朱亥着墨不多,但是一个豪爽、侠义、旷达的人物形象已突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就连没有正面出场的如姬,司马迁也通过旁人的叙述,从侧面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胆有识、见义勇为的“绝代佳人”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写作缘起》中说的:“司马迁替我们留传了一位值得赞美的女性──如姬。凡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提到信陵君,没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为了救赵存魏,也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帮助信陵君盗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赵也即自救的伟业。但是,事后如姬的结局如何呢?作品没有写。这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悬念,同时也给了读者想象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这些正面人物外,还通过“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寥寥数句,以简练的笔触写了刚愎自用、忌贤妒能的魏王的形象。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9846.html

鹧鸪天·上元启醮

鹧鸪天·上元启醮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相关赏析 鉴赏 张孝祥自进士及第之日起即满怀激情关注国事,及至乾道五年(1169)去世之前的六年中,原有的政治热情虽然基本丧失,却也时不时有所流露。通过此词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词人设醮祈福消灾,“祝南山”亦“瞻北阙”(张孝祥另...

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廉纤,细微、纤细。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相关赏析 赏析 遥望您住的红楼,隔阻着迷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把树影照落我的窗前———是您家灯火的光辉。轻风摆弄着枝叶的影子,动摇不定,仿佛像我在西窗下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