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9285.html

示儿

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死去元知万事空: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注释示儿:告诉儿子。元:...

燕子楼诗三首

燕子楼诗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张仲素 原文: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张仲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白居易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

临江仙引·上国

临江仙引·上国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参考赏析 赏析 “停飞盖、促离宴。”“花啼露”、“柳愁烟”,“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离别在即,试问,这难舍难分之情有几多、有多深?且看涕泪的鲜花、忧愁的柳林。为何“物...

寓言

寓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