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怀古 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秣马:喂马,放马。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荒甸:郊远。旧都:指古襄阳城。这两句写作者骑马来远郊,登上岘山,眺望襄阳城。
②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③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应专指《隆中对》。
④“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⑤“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⑥“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⑦“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⑧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⑨踟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9230.html

惜牡丹花二首

惜牡丹花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

村居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

忆扬州

忆扬州
朝代:唐代 作者:徐凝 原文: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注释⑴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⑵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

寒食雨二首

寒食雨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相关翻译 注释 ① 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