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

参考赏析

赏析一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

鉴赏

本词创作时间无从确考,是一首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从体裁上看,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曾作《天问》,通篇设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在这首《木兰花慢》词中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摹仿屈原的《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

赏析二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作者在小序中明白提示,这首词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的作品。辛词继承《楚辞》的传统是多方面的,像这首直接用“天问体”来表现,也是一例。……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 https://gs.aguanjie.com/6858.html

江楼月

江楼月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朝代:清代 作者:李渔 原文: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物情

物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咸用 原文: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野鹤不栖葱蒨树,流莺长喜艳阳天。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

浣溪沙·闺情

浣溪沙·闺情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相关翻译 注释 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