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端午

朝代:元代

作者:舒頔

原文: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注释⑴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

相关赏析

赏析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

创作背景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作者介绍

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小重山·端午 | https://gs.aguanjie.com/5319.html

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

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
朝代:元代 作者:郑光祖 原文: 第一折 (冲末袁绍领卒子上,云)骏马靡鞍紫锦袍,临军能识阵云高。等闲赢得食天禄,愿竭丹心辅圣朝。某乃冀王袁绍是也。幼而能文,长而阅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今在河北为理,保一方宁静无虞。今有吕布,领一标人马,威镇在虎牢关下。此人好生英勇,搠戟勒马,有九牛之力,万夫不当之勇。累次与他交战,并不曾得他半根儿折箭,又下将战书来,搦俺十八路诸侯相持。某今...

女冠子·四月十七

女冠子·四月十七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天深夜里,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梦见了你。和你说了许久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害羞又欢喜的样子,想走却又依依不舍。等到一觉醒来才惊觉只是梦一场,不禁悲从中来。注释⑴佯(yáng羊)低面:假装着低...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土花二句:谓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了苔藓。土花,苔藓。铅泪,指晶莹之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②清韵二句:谓清韵声声,那不是谁敲击乐器,...

一剪梅·怀旧

一剪梅·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原文: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相关赏析 赏析 汪元量以善琴事谢太后、王昭仪(王昭仪:原名王清惠,能诗)。宋亡,随三宫留燕。与幼主及谢太后等被迁往来于上都和大都之间达十余年。此词称“十年”,又有“燕月”句,当为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