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鄂王墓

朝代:元代

作者:赵孟頫

原文: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相关翻译

译文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相关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怀古七律。此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并由此而联想到南宋君臣不顾国家社稷与中原父老,偏安东南一隅,以致最终酿成亡国惨剧。作为宋宗室,赵孟頫于亡国之际,面对岳坟追寻南宋衰亡之因,就不仅仅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了。此诗结尾两句,即蕴涵着诗人无尽的家国之...

赏析二

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岳飞的惨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岳飞虽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历代人民的心中。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旷世冤案得以昭雪,离岳飞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这首诗以反映...

赏析三

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对岳飞屈死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表示了极为沉痛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恨。首二句写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中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末二句收结全篇,在气氛上是承...

作者介绍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岳鄂王墓 | https://gs.aguanjie.com/5318.html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相关赏析 赏析 张孝祥平生多次经过岳阳楼。根据词中的行向与时节,此首应作于公元116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乾道五年三月下旬)...

登江亭晚望

登江亭晚望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文: 浩渺浸云根,烟岚没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倦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

阳关曲 / 中秋月

阳关曲 / 中秋月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注释⑴银汉:即...

登峨眉山

登峨眉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