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

朝代:明代

作者:魏禧

原文: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注释①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②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

相关赏析

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

作品背景

魏禧是一位极富民族气节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隐居翠微山,筑室号“易堂”,授徒著述,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彭士望等称“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为最著。他深怀亡国之痛,在《许秀才传》中沉痛地说:“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

作者介绍

魏禧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登雨花台 | https://gs.aguanjie.com/4851.html

踏莎行·晚景

踏莎行·晚景
朝代:明代 作者:陈霆 原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相关翻译 注释 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芙蓉老:荷花凋残。...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

陌上花三首

陌上花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

三闾祠

三闾祠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原文: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

秋怀二首

秋怀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