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注释①“点滴”……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雨夜,怀念逝去的妻子。纳兰容若相知相守了三年的妻子突然离开了人世,从此天人两隔。回想起当时灯下教妻习字的情景,他泪满衣襟,写下此词。夜雨淅沥,敲打着院中的芭蕉,也一声声敲在他的心上。……

赏析

此首歌词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怀人。谓雨打芭蕉,点点滴滴都在心头。回忆往事,临睡之前,仍然翻检旧时诗书。记得当初,鸳鸯二字,原本熟悉,认真写起来,却感到有点生疏。这是上片。点滴心欲碎,还展旧时书。为布景,谓散乱的卷册,倦眼重看,意识模糊一片。黑夜里,雨窗前,孤灯一盏,原以为情已尽,缘已了,可怎知,有情、无……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 https://gs.aguanjie.com/20532.html

【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送韦参军
朝代:唐代 作者:严维 原文: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相关翻译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相关赏析 赏析二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

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朝代:宋代 作者:翁卷 原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开始插秧了。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