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⑴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⑵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⑶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⑷俯仰:又作“俛仰”。《兰亭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五湖泛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前录吴文英《八声甘州》注⑽(257页)。牵涉到西施,是后起的传说。这里说“谁念我同载五湖舟”,不过自己惆怅着独游无伴而已。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虾菜忘归范蠡船”,亦不关西施。
⑹磴:通隥,坂也。指山路,石级。
⑺三句说自己在外飘零,曾几度回忆会稽。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⑻王粲有《登楼赋》。《文选》卷二十一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王粲登楼,本是客游在外,其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今作者仿佛已回到家乡,如所谓“故国山川,故园心眼”正是平昔所念想不忘者,却偏有如王粲《登楼赋》云云的那种感觉,这是很特别的。用追进一层的写法,意极悲哀。周氏原籍济南,南渡后人早已侨居江南,故即认会稽为他的故乡。
⑼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鬟”字面当借用罗敷事,可能指绍兴的秦望山。秦望山在会稽的东南,以秦始皇曾登之得名。“妆镜”仍绾合上文鉴湖。
⑽国破家亡之恨,主意至此揭出。
⑾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百首,又有《重忆》诗。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20405.html

登快阁

登快阁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

感怀

感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煜 原文: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青玉案·吊古

青玉案·吊古
朝代:清代 作者:徐灿 原文: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参考赏析 鉴赏 “吊古”是古典文学中的常见题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几乎又没有纯粹的“吊古”。绝大多数吊古的文字都是“借力打力”,真实目的在于“伤今”。徐灿身际乱世,这首《青玉案》中“伤今”之意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