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主旨

主旨

作者:佚名

  作为记人散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为乐的一段交往,体现了两人间的真挚情感。以论竹为诗题,写苏轼和文与可之间赠诗为乐的往事,表现了文与可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以曝画而引起睹物思人,忆旧伤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叙述往事,娓娓如道家常;抒发感情又都出自肺腑,无矫揉造作之态,而真实动人。在记叙人物语言的时候,仅仅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十分生动。整篇文章生活气息浓厚,感情色彩强烈,成功地抒发了悼念之情。

  全文以画竹理论为开篇,文与可有画竹“成竹在胸““心手相应“的理论,阐明了一条极深刻的艺术创作经验。“胸有成竹“说,即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得心应手“说,即必须把艺术表现方法变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方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结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心识其所以然“,是指胸中明白怎样才能这样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实践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两者不统一,就是心和手不能相应。

  作者好像文同画墨竹“振笔直遂“,那样信手挥写,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浓烈沉挚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亲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戏笑之言“,始终环绕着追怀、悼念、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这一中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9868.html

九日渡江

九日渡江
朝代:明代 作者:李东阳 原文: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

醉太平·寒食

醉太平·寒食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声声,小乌鸦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来了春日光华。昨夜里微微春雨润湿了江堤软沙,阵阵香风溢满万家。把画楼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一觉醒来时红日已照着窗纱,听...

【南吕】一枝花_咏剑离匣牛

【南吕】一枝花_咏剑离匣牛
朝代:元代 作者:施惠 原文: 咏剑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梁州】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妆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比镆铘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曾遭遇诤朝才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天项羽,怕追陪报私仇侠客专诸。价孤,...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朝代:宋代 作者:晁冲之 原文: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间也不再寄信捎书。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当初。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