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菊花开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1-252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9668.html

慈湖夹阻风

慈湖夹阻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相关翻译 注释 ① 慈...

鹊桥仙

鹊桥仙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原文: 姮娥怕闹,银蟾传令,且与遮鸾翳凤。直须人睡俗尘清,放云汉、冰轮徐动。 山翁散发,披衣松下,琴奏瑶池三弄。曲终鹤警露华寒,笑浊世、饶伊做梦。 作者介绍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

酒泉子·买得杏花

酒泉子·买得杏花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原文: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坼(chè):裂开。②旋:俄顷之间。③从容:舒缓,不急进。... 相关赏析 赏析 上片叙事写景。首两句叙栽种杏花的经过。接着两句,一是说杏花在园中的位置适中,使人感到它在主人的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二是说盛开的杏花喷红溢艳,令人感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