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 https://gs.aguanjie.com/1934.html

隽阳道中

隽阳道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原文: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相关翻译 注释 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

黄河二首

黄河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