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简介

简介

作者:佚名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梁代《昭明文选》卷十九 唐代李善注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郭女王)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fú)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8849.html

新荷叶·薄露初零

新荷叶·薄露初零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相关翻译 注释 ⑴新荷叶:词牌名。⑵“薄露”三句:意谓时值薄露初降、昼夜一般平的秋分之际。分停:平分。⑶“绕水”二句:以传说中海上“篷莱”、“瀛洲”...

恨别

恨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评分: 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

秋闺思二首

秋闺思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张仲素 原文: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朝代:元代 作者:唐珙 原文: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