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寓意

寓意

作者:佚名

  对叔嫂之情的质疑

  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叡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juàn)城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

  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8847.html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相关翻译 注释 ⑴丙...

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

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楔子 (冲末外扮寇莱公引祗从上)(寇莱公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赢得食天禄,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寇,名准,字平仲,官封莱国公之职。方今圣人在位,八方无事,四海晏然。当今明主要大开学校,选用贤良,每三年开放一遭举场。今以圣主仁慈宽厚,一年开放一遭举场,天下秀士都来应举求官。今奉圣人的命,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闭户读...

腊日

腊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相关赏析 简析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作者介绍 杜甫...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相关赏析 赏析 谢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