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赋讨论

讨论

作者:佚名

  斑昭之子曹成,曾为长垣长(县长)。永初7年(公元113年)正月,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他们乘车从都城洛阳出发,经过偃师、巩义、荥阳等地进入了今天的新乡地界。他们先是到了卷城县(今原阳县),在原武(今原阳县原武镇)稍事停留,又往前行,夜间在阳武(今原阳县城)的桑间住了下来。第二天经平丘(今封丘县黄陵镇),进入匡城县(今长垣县西)。进入长垣以后,她想起了历史先贤们在这里的故事:孔子当年路经匡地,被误认为是阳虎而遭围困;子路是孔子的高足,治蒲有功后来却被冤杀;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因德行高尚而被尊为卫地的形象代表。田园,农舍、村夫、城墟使班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她将这一路上的见闻与感受,仿照她父亲班彪写的《北征赋》写成了《东征赋》。上文是对作品的创作年代和写作缘由的一种说法。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金璐璐在《学术论坛》2010年6期发表文章称:“经梳理相关文献,对班昭《东征赋》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证明《东征赋》作于永元七年;《东征赋》的主旨不是班昭随子东征经历的记述,而是欲以此赋诫子曹成为官应具之德、应做之事,以不负朝廷重托。《东征赋》在创作题材、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汉代女性文学的陈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上文对本作品的创作年代和创作意图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班昭所作《东征赋》一篇,被昭明太子萧统编入《文选》,保存了下来。李善注引《大家集》说,“子谷,为陈留长,大家随至宫,作《东征赋》。”又引《流别论》说:“发落至陈留,述所经历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8419.html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相关赏析 赏析 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

潇湘神·斑竹枝

潇湘神·斑竹枝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②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③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

宿王昌龄隐居

宿王昌龄隐居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溪的水深不可测,隐居的地方只见一片白云。松林间露出微微的月光,清亮的光辉好像是为了你而发出。茅亭外,夜静悄悄的,花影像睡着了一样,种药的院子里滋生出苔纹。我也要离开尘世隐居,到西山与鸾鹤作伴。韵译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