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作者:佚名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确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发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亦即由楚国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美政”思想的实质是要巩固楚王的统治,它充满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实现它的具体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颂“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他极力主张选贤任能,赞美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称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同时他还主张废斥群小,这也是实现“美政”的重要保证。他在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还主张“循绳墨而不颇”,强调以法度治国。他为此奋斗终生,充分显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家风度。

  这一形象还体现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诗人对之极为愤恨,因而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斥责他们“好蔽美而称恶”,竞进贪婪,嫉妒成性,朋比为奸,随波逐流,黑白颠倒。诗人还揭露了楚君的过失,说他反复无常,荒唐糊涂,宠信奸臣,疏远忠良,善恶不辨,致使诗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显示了诗人同黑暗势力的勇敢斗争精神。

  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存在,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他始终是“上下而求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洁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谣诼”诽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连他亲近的人都劝其随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诗中描写屈原三次求女嬃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这种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热爱的精神,正是他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深远的。

  诗人还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诗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澜,诗人把自己描绘成浑身披覆着香花和美玉的洁身好修,幽美芳香,妩媚奇特的超人,用来象征其纯洁高尚的内在美质。屈原内在美质的表现,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自幼就立下为国尽忠的理想,他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国被“党人的偷乐”搞得“路幽昧以险隘”,他为之而伤心,他一再表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他被群小打击迫害而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虽然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痛苦忧伤,但他更关心的是国家和君王,他始终系心怀王,不忘楚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屈原的杰出才能,他投奔别国也许会成为将相高官,但它否定了一切离楚远游的想法,非常形象,非常真挚地表现了屈原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 王延海 .《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南》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 :11-14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8264.html

【大石调】蓦山溪

【大石调】蓦山溪
朝代:元代 作者:王和卿 原文: 闺情 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郎宝马,何处也恣狂游。 【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承望今番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况彼各青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寻思来白了人头。 【女冠子】过一期,胜九秋,强拈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的马嘶人语,不甫能盼的他来到,他却又早醺醺的带酒。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候,疏狂性惯纵的来自由。不承望今番做的...

冀州道中

冀州道中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丁宁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我知老意仁,缓缓驱仆夫...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①寻:寻访。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 英译 ...

今日诗

今日诗
朝代:明代 作者:文嘉 原文: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