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一. 虚词
1. 之
(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4)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9)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10)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12)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15)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16)汤之问棘也是已(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顺承)
(4)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4)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用)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二. 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色深黑。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反:通“返”。
5.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7.而征一国 而:通“耐”,才能。
8.知效一乡 知:通“智”,智慧。
9.犹然笑之 犹:通“繇”,喜。
10.而后乃今培风 培:通“凭”,凭借。

2.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今多用于虽然···但是···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7)而征一国者
古义:取信
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9)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3]
(10)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1)神人无功
古义:无功利
今义:无功劳

3.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指风)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4.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满意)
(5)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6)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名词用作动词 称赞)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待恶乎,宾语前置)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8138.html

论诗三十首·二十

论诗三十首·二十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诗是论及柳宗元与谢灵运,主要是论柳宗元,是说柳近似于谢。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政治失意,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在山水中寻求慰藉,与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自然清新,有高古之风。元好问推崇谢灵运,认为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

襄阳歌

襄阳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相关赏析 鉴赏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

燕台四首。春

燕台四首。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 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 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 愿得天牢锁冤魄。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珮。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