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教案建议

教案建议

作者:佚名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教师〗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师生同步〗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教师〗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设计意图]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机动环节)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1.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学生〗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学生〗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设计意图]

  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 “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

  〖师生同步〗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7639.html

采桑曲

采桑曲
朝代:清代 作者:阎尔梅 原文: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

观游鱼

观游鱼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注释闲步:散步。施食,喂食丢食。... 相关赏析 赏析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

韩庄闸舟中七夕

韩庄闸舟中七夕
朝代:清代 作者:姚燮 原文: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相关赏析 导读 这首诗,把韩庄闸所见之美与七夕美好的民间传说结合起来,既描写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使诗味更浓。... 赏析 韩庄闸,在山东微山县微山湖口。七夕,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为民间的美好传说。作者乘着一艘用木兰树做船桨的画船,在誉...

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

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
朝代:元代 作者:乔吉 原文: 第一折 (老旦扮卜儿上,诗云)少年歌舞老年身,喜笑常生满面春。胭粉岂为无价宝,郎君自是有情人。老身许氏,夫主姓韩,是这洛阳城个中人家。不幸夫主早亡,止有一个亲生女儿,小字玉箫,做个上厅行首。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但是见他的郎君,无一个不爱的。只是孩儿有一件病,生性儿好吃口酸黄菜。如今伴着一个秀才,是西川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