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论伐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佚名

  从为秦国建立“王业”的目的出发,就秦国当前的主攻方向问题,张仪与司马错展开争论。辩论双方在论证各自主张时,都紧扣“利弊”二字,阐明自己的观点。

  张仪力主“伐韩”。出兵三川,进逼周室,“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一举称霸,功大利近。他描绘的前景,颇为诱人。正面论证伐韩之利后,再从反面论证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长,荒远贫瘠。胜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为利”。无名无利,且“敝兵劳众”,其弊大矣。

  司马错主张“伐蜀”。先以“不然”二字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张仪伐韩的主张。然后正面立论,指出建立“王业”的三个前提条件:地广、民富、德博。而秦国的现实则是“地小民贫”,“地小”则需广地,“民贫”则需取财,欲“德博”则需树美名。基于当时的客观现实情况,应先选择易于成功的事做。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纵深论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韩之弊。先论伐蜀的有利条件:“西僻之国”,“戎狄之长”,“桀纣之乱”,伐蜀适逢其时。既有攻伐的口实——“禁暴止乱”,又有必胜的实力——如“狼逐羊群”。终言其利:取地、得财、获美名,一石三鸟,何乐不为?然后从反面揭示伐韩之弊,不仅得恶名、无实利,还可能使秦处于被动危险的境地。对周、韩、楚、魏四国的政治交易与联合抗秦,虽属推论,却切近事实。伐蜀“易”而有利,伐韩“危”而多弊,立论坚实,分析透辟,很有说服力。

  二人的论辩风格大相径庭:张仪蹈空踏虚,高谈阔论,词语华美,耸人听闻,颇具诱惑力;而司马错则沉着冷静,注重实际,不以放言高论蛊惑人,而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张仪纵横家的风采与司马错务实政治家的风范,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7343.html

约客 / 有约

约客 / 有约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原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注释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

醉桃源·柳

醉桃源·柳
朝代:宋代 作者:翁元龙 原文: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

【双调】蟾宫曲 赠楚云

【双调】蟾宫曲 赠楚云
朝代:元代 作者:吕济民 原文: 寄襄王雁字安排,出岫无心,蔽月多才。目极潇湘,家迷秦岭,梦到天台。浮碧汉阴睛体态,逐西风聚散情怀,卷又还开,去又还来。雨罢巫山,飞下阳台。 赠玉香  可人儿暖玉生香,弄玉团香,惜玉怜香。画蛾眉玉鉴遗香,伴才郎玉枕留香,捧酒卮玉容喷香,摘花枝玉指偷香。问玉何香,料玉多香。见玉思香,买玉寻香。 ...

沁园春·梦孚若

沁园春·梦孚若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