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望远方,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这年二月十一日.,康熙皇帝由北京出发再到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视吉林乌喇(今吉林市)等地。纳兰以一等侍卫扈从。三月二十五日抵吉林乌喇,在松花江岸举行了望祭长白山等仪式〔史称长白山为满族兴起地)。时天气尚寒。本篇即作于此行中。从词中的故园之思,怀人之意看,这首词可能是写给闺中人的。上片由问句起,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又二句是苦恨如今虽已春尽,但仍不能返回家园团聚。下片则点出“归不得”之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此中流露出厌于扈从等事的心情,这种心情在纳兰的一些词中时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