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秋宵月下有怀 | https://gs.aguanjie.com/1646.html

【中吕】醉高歌

【中吕】醉高歌
朝代:元代 作者:张弘范 原文: 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还自广陵

还自广陵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冷天里,水鸟为了暖和挤在一起,十几只几百只一起,在快要落山的太阳光下游戏。路上的人走来走去,它们都不躲开,忽然听到水里哗啦一声响,它们吓一跳,“轰”的一下一齐飞了起来。 注释还自广陵:这是作者从广陵回家乡高邮的路上写的诗。广陵,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相依:...

【越调】天净沙 十二月乐词并序

【越调】天净沙 十二月乐词并序
朝代:元代 作者:孟昉 原文: 凡文章之有韵者,皆可歌也。第时有升降,言有雅俗,调有古今,声有清浊。原其所自,无非发人心之和,非六德之外,别有一律吕也。汉魏晋宋之有乐府,人多不能晓;唐始有词,而宋因之,其知之者亦罕见其人焉。今之歌曲,比于古词,有名同而言简者;时亦复有与古相同者,此皆世变之所致,非故求异乖诸古而强合于今也。使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

菩萨蛮·春闺

菩萨蛮·春闺
朝代:清代 作者:徐灿 原文: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相关翻译 注释 [1]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2]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3]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