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四

鉴赏四

作者:佚名

  此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原诗共两首,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5625.html

望江南(四之三)

望江南(四之三)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

秋晚登城北楼

秋晚登城北楼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参考赏析 赏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夜晚。⑵空山...

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

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
朝代:元代 作者:李直夫 原文: 第一折 (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飘飘笔下走龙蛇。自从生下三苏俊,一望眉山秀气绝。小官眉州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嫁秦少游者是也。小官自登第以来,屡蒙擢用,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今有王安石在朝,当权乱政,特举青苗一事。我想这青苗一出,万民不胜其苦,为害无穷,小官屡次移书谏阻,因此王安石与俺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