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798.html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朝代:唐代 作者:刘希夷 原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宿紫阁山北村

宿紫阁山北村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

【越调】小桃红 新柳

【越调】小桃红 新柳
朝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原文: 柔条不奈晓风流,乱织新丝绿。瘦倚春寒灞陵路,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 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碧桃 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汉阙佳人足风韵,唾成痕,翠裙剪剪琼肌嫩。 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 作者介绍 李致远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参考翻译 注释 ①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②些(suò):句末语气词,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词牌题作《减字浣溪沙》。唐宋曲子词,本须按谱填写,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格律非常严格。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字数上可稍作增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