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辞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这类诗最重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杨玉环之死写过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白乐天写这首诗时并不乐天,题目中的“恨”字足可说明一切。李商隐的《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头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挖苦的味道相当明显。郑畋《马嵬坡》中“景阳宫井又何人”,以陈后主和张丽华比李隆基和杨玉环,隐含讥刺。还有杜甫的“中自诛褒妲”,刘禹锡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念。李靓的这首绝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说超过了前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行程中,“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李隆基“夜雨闻铃断肠声”,写成《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时,唐军节节败退,安禄山“径截辎重,横攻士卒”,官军则“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这一切李隆基想过了吗?

  后两句议论警策,有春秋笔法。诗人同情的不是“宛转娥眉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为之鸣不平呢?那“尸骸遍野”,“骨暴沙砾”的阵亡将士们,“精魂何依”?那个昏君李隆基却根本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点都不会动心,因为他唯一感到痛心并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妃。连六军生死,国家兴亡都不过问,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许人也,还用诗人多说吗?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含有余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395.html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张舍人之江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相关翻译 译文 张舍人这次去江东,就和你本家著名的张翰去江东的季节一样,正值秋风吹起的时候。秋高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万兴的是你要去的吴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们虽...

苦寒吟

苦寒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相关赏析 意境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关于“郊寒岛瘦” “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

龛山凯歌(六首选—)

龛山凯歌(六首选—)
朝代:明代 作者:徐渭 原文: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

春宫曲

春宫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注释⑴春宫曲:一作“殿前曲”。⑵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⑶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⑷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