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二首·其一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本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4348.html

牧童诗

牧童诗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相关翻译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相关赏析 简析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注释①天庭:指古代神话中的玉帝皇庭,也指帝王的宫廷。此处即指宫廷。...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咏别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咏别
朝代:元代 作者:高明 原文:   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流年鬓有华。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无人处,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  一杯别酒阑,三唱阳关罢,万里云山两下相牵畦。念奴半点情与伊家,分付些儿莫记差:不如收拾闲风月,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无人把,萋萋芳草随君到天涯。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

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朝代:元代 作者:石君宝 原文: 楔子 (卜儿上,一折了)正旦、正末上了)(正末共末云住)(正旦云)(共正末把盏,辞科)(云)伯伯好去者呵,兀的是花发多风雨,人生是别离。 【仙吕】【赏花时】客舍青青杨柳新,驿路茸茸芳草茵,朝雨浥尽,歌罢渭城春。 【幺】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见俺在这南国梁园依旧亲。舍人呵,谁不知俺娘劣,恁爷狠?伯伯,两阵狂风是紧,也不到得教吹散楚城云。(下) 第一折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