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 碣石篇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

相关赏析

鉴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

后世影响

《观沧海》这首诗,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

解说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

作者介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观沧海 / 碣石篇 | https://gs.aguanjie.com/141.html

花犯·苔梅

花犯·苔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沂孙 原文: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相关赏析 赏析 “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以“古”字起笔描绘苔梅的苍古清奇之美。“古”字,以...

沁园春·斗酒彘肩

沁园春·斗酒彘肩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原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

【正宫】端正好_我做的利己

【正宫】端正好_我做的利己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我做的利己脱身术,恁做的害众成家活,恁道我风魔你更风魔。俺这里无名无利都参破,你利害有他这天来大。  【滚绣球】俺这里,笑一合,利名场朗然识破。没来由为儿女劫动波波,便亻赞下不义财,积下些无用货。死临头怎生逃躲,少不的打轮回作马骡。明放着天堂有路人行少,地狱无门去的多,落落魄魄。 ...

采桑子·彭浪矶

采桑子·彭浪矶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原文: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⑵扁舟:小舟。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