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西湖怀古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晴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 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神人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3843.html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参考翻译 注释 回文: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诗或词中之各句皆可颠倒读之并均能成诵,使一句化为两句,又两两成义有韵。对此种修辞手法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源于南朝梁刘勰,其《文心雕龙明诗》中云:“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但...

一枝花·杭州景

一枝花·杭州景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

秋日田家杂咏

秋日田家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黄燮清 原文: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相关翻译 注释 [1]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2]虑:犹言“恐”。[3]素餐:见《诗经·伐檀》注。膏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