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鹊喜·吴山观涛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宋代词人咏潮者很多,苏轼辛弃疾等一代大家都留下过咏潮词作。周密的这首词题材上虽无新颖可言,但有自己的特色,颇值得一读。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下片写潮过以后的情景。“天水碧”,是一种浅青的染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例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与枚乘《七发》中关于观潮一段的描写相比,虽铺采摛文不及,但是精炼则超过前者,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

  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与唐人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同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美学家宗白华称赞词人“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确实并非溢美之辞。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s.aguanjie.com/13654.html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以诗谢云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以诗谢云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

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

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
朝代:元代 作者:李直夫 原文: 第一折 (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飘飘笔下走龙蛇。自从生下三苏俊,一望眉山秀气绝。小官眉州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嫁秦少游者是也。小官自登第以来,屡蒙擢用,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今有王安石在朝,当权乱政,特举青苗一事。我想这青苗一出,万民不胜其苦,为害无穷,小官屡次移书谏阻,因此王安石与俺为仇。...

春日醉起言志

春日醉起言志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相关赏析 鉴赏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